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 Ornithoptera alexandrae

种类

  • 中文学名: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
  • 别 名:亚历山大鸟翼蝶
  • 拉丁学名:Ornithoptera alexandrae
  • 命名者:Rothschild, 1907
  • 界:动物界
  • 门: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  • 亚 门:六足亚门 Hexapoda
  • 纲:昆虫纲 Insecta
  • 亚 纲:有翅亚纲 Pterygota
  • 目:鳞翅目 Lepidoptera
  • 亚 目:锤角亚目 Rhopalocera
  • 科:凤蝶科Papilionidae
  • 亚 科:凤蝶亚科 Papilioninae
  • 族:裳凤蝶族 Troidini
  • 属:鸟翼蝶属 Ornithoptera
  • 种: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

介绍

亚历山大鸟翼蝶(学名:Ornithoptera alexandrae),又名女王亚历山大巨凤蝶或亚历山大凤蝶,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。它们是由罗斯柴尔德(Walter Rothschild)于1907年所命名,是为纪念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妻子亚历山德拉皇后。它们只分布在新几内亚东部的北部省。

亚历山大鸟翼蝶以往是分类在裳凤蝶属中,现已分类在鸟翼蝶属。另有建议将它们分类在自己的属中。

形态特征

雌性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较雄蝶大,翅膀也较圆及阔。雌蝶翼展达31厘米,体长8厘米,重12克。雌蝶的翅膀呈褐色,有白色斑纹,身体呈乳白色,胸部局部有红色的绒毛。雄蝶较为细小,翅膀也是呈褐色,有虹蓝光泽及绿色斑纹,腹部鲜黄色。雄蝶翼展约16-20厘米。它们有一种形态,后翅有金点。

亚历山大鸟翼凤蝶(Ornithoptera alexandrae)雌蝶的翅展达280毫米,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蝴蝶。雄蝶比雌蝶小很多,但翅膀的花纹和颜色异常诱人。雄蝶后翅反面金黄色,布有黑脉纹,并具绿色色泽。喜在树顶飞翔。此 蝶不能用一般的捕虫网采集,当地土著人用弓箭射伤而捕获之。

寄生植物

亚历山大鸟翼蝶的幼虫在拟马兜铃属上觅食。它们最初会吃嫩叶,在结蛹前会吃蔓藤。这些植物的叶子及茎上有马兜铃酸,对脊椎动物有毒及会积聚在幼虫体内。成虫会在木槿属等的花朵上觅食。

繁殖

雄蝶在早上会在寄生植物附近寻找雌蝶。雄蝶会徘徊在雌蝶附近,放出激素来引发交配行为。接受雌蝶会让雄蝶降落,而不接受的雌蝶就会飞走或拒绝交配。雌性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一生会产约二十几枚卵。初出生的幼虫会先吃其卵壳,再而吃嫩叶。幼虫呈黑色,有红色的结节,在中间有奶白色的横纹。幼虫会环

割寄生的植物,并会到毗连的植物结蛹。蛹呈金黄色或黄褐色,有黑色斑纹。雄蝶蛹有木炭色的斑驳,最终会成为成虫的特别鳞片。由卵至成蛹约需6星期,而蛹期约1个月多。成虫会选择在湿度较高的早上破蛹,以避免翅膀干枯。成虫寿命约为3个月。

亚历山大鸟翼蝶在早上及黄昏十分活跃,并会在花间觅食。雄蝶在早上会在寄生植物附近寻找雌蝶。雄蝶会徘徊在雌蝶附近,释出费洛蒙来引发交配。接受雌蝶会让雄蝶降落,而不接受的雌蝶就会飞走或抗拒交配。雄蝶是极度地盘性的,并会赶走敌人。它们一般飞得很高,当觅食或产卵时会降下到地上几米高。

群种分布

它们只分布在新几内亚东部的北部省。仅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东南部、欧文斯坦利山脉的东部,被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列入附录Ⅰ。

亚历山大鸟翼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,只分布在新几内亚北部省近岸雨林的100平方公里内。它们当地数量丰富,但却需雨林环境来生存。它们主要的威胁是失去栖息地。而邻近的拉明顿火山于1950年代爆发亦破坏了大片栖息地。

资源来自于网络,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,如果您喜欢请向原作者或服务商购买正版。
本站提供下载的资源全部保持原版格式无本站水印,所有资源严格筛选,有更高要求的网友请绕行。
蝴蝶迷» 亚历山大女皇鸟翼凤蝶 Ornithoptera alexandra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