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迪黄粉蝶 Eurema andersoni
种类
- 中文学名:安迪黄粉蝶
- 拉丁学名:Eurema andersoni
- 命名者:Moore,1886
- 界:动物界
- 门:节肢动物门
- 亚 门:六足亚门
- 纲:昆虫纲
- 亚 纲:有翅亚纲
- 目:鳞翅目
- 亚 目:锤角亚目
- 科:粉蝶科
- 亚 科:黄粉蝶亚科
- 族:黄粉蝶族
- 属:黄粉蝶属
- 种:安迪黄粉蝶
介绍
形态特征
湿季型:雄蝶:翅展30-46mm。触角长度比前翅长度的1/2稍短,黑白相间(端部几节除外)。胸部和腹部黄色,上部很暗,胸部和腹部基部被黄色毛,沿腹部背板的侧缘有1条黑纵线。前翅顶角有些成角度,端缘稍凸。后翅前缘的基半部稍拱;端缘圆;Rs通常与M1脉共柄。翅面底色柠檬黄。前翅前缘的黑边通常阔,其内缘边界清晰;黑色端带通常阔,其内缘从翅前缘到M3脉斜而不规则,在M3脉处几乎呈直角,在m3室的凹陷比在cu1室的凹陷更深,但有时两者相等;中室端斑缺;缘毛黑色。后翅黑色端带通常阔,靠近顶角和臀角部分逐渐变窄,其内缘较清晰,通常呈波状,很少沿各翅脉突出;缘毛黑色,有时混有黄色。反面底色比正面稍浅。前翅顶角边缘有黑点;中室内有1枚3字形的斑;中室端斑为1枚不规则的环纹;臀角斑通常缺,或只有痕迹;性标淡橙红色带褐色调,狭窄,止于Cu2脉分出点的近前方;小的脉点连成一条细线;缘毛黄色混有黑色。后翅有1列亚缘斑,排列成1条不规则的波状线;环状的亚基斑通常存在于cu2室和r1室以及中室中部,但中室内斑有时消失;无小的基斑;中室端斑几乎与前翅相同;小的脉点形如前翅;缘毛黄色,但混有黑色。雌蝶:与雄蝶相似,但有以下不同:翅面底色乳白色到淡绿黄色,反面颜色更浅。两翅正面的基部有较多的黑色雾点。前翅正面前缘的黑色带较窄,后翅前缘黑带的内缘很模糊;端带较宽。
干季型:前翅的黑色端带比湿季型窄而凹陷较浅,有时其内缘更模糊;前缘的黑边有时要窄许多,其内缘更模糊。后翅黑色端带较窄,有时退化成脉端点。反面大多数斑纹较发达,通常有不同程度的褐色色调。前翅亚顶斑发达,有时部分与边缘的黑斑相联合;臀斑通常存在;有时有脉端点。后翅亚端线前端几乎与中室端斑相连。
雄性外生殖器:背兜窄,背面呈三角形,完全骨化;基腹弧不呈强弧形;囊形突中等长,基腹弧与囊形突之间的角度呈80-90o;爪形突通常中等长,弧形,强烈向下弯;抱器瓣的长度与宽度相当,端部中央有2枚短小的内突: 1枚位于中部,1枚位于端缘,腹缘有2枚较长的内突,其基部相互靠近,其中1枚明显长于另1枚,且强烈向腹面弯曲;阳茎细长,强烈向腹面弯曲,端部有微刺突;阳茎端基环弱骨化,宽叶状,基部具短柄,端部中央深裂。
雌性外生殖器:第7腹板的后缘几乎直;产卵瓣长;前表皮突几乎直,比后表皮突稍长,其基部背缘有1明显的疣突,端部有些呈锤状或向中心弯区;交配孔开口接近生殖片的中部;囊导管比囊颈长2/3(1.67倍),膜质,但前1/4弱骨化;囊突中等大,上有许多小齿突。
分布
分布于北京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海南、台湾,印度,缅甸,泰国,越南,印度尼西亚,马来西亚。
本站提供下载的资源全部保持原版格式无本站水印,所有资源严格筛选,有更高要求的网友请绕行。
蝴蝶迷» 安迪黄粉蝶 Eurema andersoni